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 > >正文

大英博物馆发“庆祝韩国新年”,被痛批“不懂历史”后删帖

来源:观察者网    时间:2023-01-22 14:09:42

(观察者网讯)大英博物馆大翻车。除夕临近,近日,大英博物馆为宣传韩国旅游局举办的一活动在官方账号发文庆祝“韩国农历新年”,被痛批“博物馆不懂历史,只会误导”“可耻”,引发争议后,大英博物馆默默删除了前述宣传帖,但并未做出回应。

本月12日,大英博物馆发文称,“和我们一起观看新罗乐团(主要在英国表演韩国音乐的乐团)的神奇表演,以此来庆祝韩国新年。表演受韩国文化中重要的五方色(白、黑、蓝、黄、红配色方案)启发,且结合了当代和传统音乐。”活动于当地时间20日下午在大英博物馆内举办。

帖文链接到了大英博物馆官网发布的一则题为“庆祝韩国新年”的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韩国东亚日报介绍称,该活动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赞助,目的是宣传20日在大英博物馆内举办的韩国传统演出。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为何到了大英博物馆的帖子中,却成了韩国春节?前述帖文发布后,大英博物馆在推特上引发群嘲,有网民提醒道,“那叫中国春节,根据历史,该节日起源于中国,什么韩国春节?”

“我看你不是大英博物馆,而是大韩博物馆”;

“韩国春节?真不敢相信你是一家讲述历史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为了教导大家,不是为了误导大家,将中国春节说成韩国春节不仅仅是不合适,现在你们是在以包容的名义抹去中国文化,为你感到羞耻。”

还有网民调侃,“大英博物馆偷文物,韩国偷文化,如此合作看起来真是惺惺相惜。”

引发痛批后,大英博物馆默默删除了原帖文以及官方网站上的宣传文章,并未就此事做出进一步说明。

昨天,多家韩媒注意到了此事,网络媒体Money Today截图了推特上不少网民回复大英博物馆“中国新年快乐”“是博物馆就应了解历史”“为你感到可耻”等评论,并故意带节奏称“中国网民恐怖留言回复博物馆”。

而一向喜欢“碰瓷”中国传统文化的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炯德也变本加厉,发起完全用“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代替“中国春节”表述的网络活动,试图抹去“中国”二字。

他鼓吹,中国的春节翻译成英语叫Spring Festival,而如今人们过的春节,英语是Lunar New Year,二者从由来到意义完全不同。此外,他还故意颠倒黑白宣称,中国网民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没有根据,是想把韩国的优秀文化“据为己有”,他将“纠正”中国网民的看法。

众多网民在其社交账号下留言,并写道“中国新年快乐”“中国新年,祝你快乐”。

今天,徐炯德将上图发至个人社交媒体,并称自己遭到了中国网民的恶意留言。而包括韩联社、东亚日报在内的多家韩媒也火速发文称徐炯德遭遇中国网民攻击。

而朝鲜日报甚至“点名”了联合国发布的中国农历兔年生肖邮票,称正确的春节应该翻译成Lunar New Year。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上古,有春节,但不固定。《史记·历法》记载,秦朝十月过年,周朝十一月过年,商朝十二月过年,周襄王还闹出过闰三月来。这要从中国人时间概念的形成说起。

陆游诗云:野人无历日,鸟鸣知四时。《后汉书》说,人见鸟兽孳乳以别四节。可见人类早期,曾以候鸟南飞等动物活动规律来掌握时间。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开始驯化自然。甲骨卜辞:今岁受禾,弘吉。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萧放教授曾撰文指出,“岁”在甲骨文中像一把石斧,而“年”起源于农作物的生长。“年”字上为禾,下为手型的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年,谷熟也。《谷梁传》曰: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从跟从鸟兽,到总结作物,农耕文化陶冶出中华文明的曙光。

先人不断总结,不断超越,通过改善自然条件,获得“水旱从人”“一年多熟”的农耕大发展。此时,再跟从鸟兽,跟从农作物生长,就显得刻舟求剑。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这个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及太史令司马迁联名上书:“秦之历法延用至今,历法已经坏废,宜修改正朔。”在司马迁等人上书那一刻,整个中华的学术界已为着改历目标,默默地奋斗了若干年。汉文帝时,就已证实十月过年不符合实践,但无力确立新的体系。

四川阆中人落下闳被征召到长安,授官太史待招,参加改制立法,负责对所有测量结果进行运算总结和编制。经比较,落下闳等人编制的历法因测量精准,被汉武帝正式颁布试行,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太初历》。

《太初历》一改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的规定,向前击穿了商周的规定,直接承袭夏历,恢复了正月初一为岁首。《太初历》还确立了闰月和二十四节气,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使农事与四季相吻合,从此四季分明,让百姓都能掌握农时,解决了种庄稼的大事。

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才从国力上真正强大起来,保护了远古文明的传承。以春节确立为代表的《太初历》,堪称中国科学史上的万里长城。春节定在正月初一,中华才算是真正地融为了一体。此后若干次改修历法,只是修正,从未脱离《太初历》框架。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不少人也还习惯于用农历计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