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白 北京报道 即便是经历过去三年经济下行的冲击,新能源领域却一直处于产业的风口浪尖。而其中的锂电板块更是从资本市场到产业界都聚焦的一大“超级赛道”,这使得只要是与锂电相关的公司,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门标的。
(相关资料图)
这些概念股中,就包括2021年于科创板上市的珠海冠宇(688772.SH)。这家公司的前身是哈尔滨光宇的子公司,2017年,以徐延铭为首的管理层成为珠海冠宇的大股东,实现由经理人到大股东的身份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珠海冠宇很快跻身为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的合计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公司年产值过百亿,员工人数超过万人,位列2022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1位。
徐延铭现任珠海冠宇董事长兼总经理,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珠海市智能制造联合会会长,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CEO新课
与徐延铭的对话也能够清晰感受到他的工程师思考逻辑,和我们熟悉的诸多擅长表达的企业家对比,他说话明显呈现出理工科的严谨简单、逻辑分明。
如果说在过去电池还属于To B赛道,企业家并不没有太大的必要面对公众之时,当新能源成为了无可置疑的第一风口,伴随着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快速扩大,一批传统站在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家,开始需要面向更多的人群。
电池技术工程师出身的徐延铭,认为自己是时候回到课堂了。随后,他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长江商学院的CEO课程,徐延铭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长江特别邀请了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授课,“这种来自业界翘楚的言传身教是长江课程的特色,对于我启发非常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延铭的回答中出现的最高频的词汇是市场及客户。
不过,与资本市场期待的短期爆点相比,徐延铭的时间坐标似乎要更长一些,“大家可能都看到新能源有很多的补贴政策等,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相信市场的选择。只要跟着客户走,不断获得客户的认可,产品经得住市场检验,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突出重围。”
在徐延铭看来,尽管新能源产业获得了巨大的政策支持,但未来的发展壮大还是需要依靠市场的力量。
“锂电行业尤其是消费类领域,它是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在这里要赢得客户,只有依靠对于客户需求的极致洞察,同时跟随客户的创新而动。”徐延铭说。
战略意图
一段时期以来,市场对于珠海冠宇的动力电池关注度远高于消费锂电本身。从机构调研再到股吧问答,几乎都聚焦在珠海冠宇的动力电池业务进展的问题上。
近段时间珠海冠宇也公布了其动力电池的投产计划。不过,徐延铭依然认为,消费锂电是珠海冠宇的基本盘,“人所共知,动力锂电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但消费锂电同样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尽管二者不在一个量级。但在我看来,如果在一个千亿市场能够做到极致,成为细分领域的世界第一,那同样也是巨大的成功。”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徐延铭说。
全球知名管理学者Gary Hamel在三十年前提出的战略意图理论一度引起了战略观念的突破,在他看来,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梦想,它是企业的动力之源,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情感和智能上的双重能量,藉此企业才能迈上未来的成功之旅。但在战略管理中有一个永恒的矛盾,就是聚焦与多元化。企业内部始终都存在着多元化的冲动,但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求企业克制多元化的欲望。因此在学界看来,这也是企业在做战略管理的时候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徐延铭说,“在我们公司内部我们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未来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二,但在2007年成立珠海光宇的时候,我们在国内也排不上名次。但是我们一步一步去努力,最后获得了如今的位置。从长期目标来看,在消费锂电这一领域,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动力电池我们希望能够进到全国前五、甚至全球前三,当然这个目标在当下还很遥远,我们自己也觉得可能是不自量力。但是就像最初我们在消费领域还籍籍无名时,我们的客户就曾鼓励我们说,‘人总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对话:
经济观察报:在锂电领域,中国公司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卡脖子”风险?
徐延铭:今天来看,中国绝对是一个锂电池强国。我亲身经历过中国锂电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一个锂电小国成为大国,最后变成强国;如今在锂电领域,我们并不会面临大的卡脖子的风险。我认为我们最大的优势还是强在制造上;在前端材料研究以及后续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我们有领先优势但并不算强,因此如果我们不在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的话,未来也有可能在这方面被超越。越是风口,我们越应该脚踏实地。
但是,我认为未来这一产业我们要保持领先的关键,除了政策的支持,企业自身更加关键。无论行业政策如何扶植,最终企业的能力、含金量还是要经过市场的洗礼和检验。我也在地方两会上提出过这个建议:政策不一定要亲自下场去指导大家怎么做,可以征求一下大家意见、提出初步指导性纲领文件稍微引导;未来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市场。比如说我们很多本土新能源企业及锂电企业它在全球做到第一、第二的位置,面对的竞争是全球顶级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他自然会为了自己的生存、未来的发展,把他的弱点补足,比如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理论等方面做一些研究,在应用端去做一些突破,我相信市场也会倒逼着他这么做。
经济观察报:珠海冠宇的技术壁垒是什么?
徐延铭:我们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2021年末,我们参与完成的“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功解决了高端锂离子电池寿命与可靠性提升的国家重大难题。对我们来说,这是对冠宇研发实力莫大的肯定。
在专利获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进步。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高度重视专利保护,截至去年,我们累计申请专利近3千件,拥有境内授权专利超1千件,其中发明专利348件,占比30%左右。
我们的研发投入一直维持比较高的水平,每年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也是逐年攀升的,近五年来,冠宇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攀升,2018-2022年累计投入约23亿元,平均占年营业收入的约6%。
我们拥有一支具有竞争力、行业经验丰富、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研发团队。截至去年年末,我们拥有研发人员2000余人。此外,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我们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整合。
经济观察报: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在产业链外迁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中国制造?
徐延铭:中国制造如今依然有很大的优势。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工厂的反应速度、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集成能力等,包括在智能工厂上的领先,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制造业短时间难以替代和超越的。而且,除了一些特别核心的关键技术之外,中国制造的总体技术水平是在不断上升的。我们讲高质量发展,这种升级本身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转型。
我并不认为产业链的外迁是一件坏事。相反,我认为中国企业必然会走出去,也应当走出去。消费锂电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在市场关心的动力储能方面,公司正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已得到多家客户的认可。
经济观察报:作为理工科背景的工程师企业家,商学院的价值是什么?
徐延铭:过去在公司比较小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跟随策略。但如今,珠海冠宇已经处于全球第二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一直跟随别人,将会是非常被动的。所以我也必须承认,跟随策略在今天对于珠海冠宇来说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了解珠海冠宇的历史就知道,由于客观原因,我们以前是哈尔滨光宇的分公司,我们当时的业务就是消费电池。这种分工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们错失了2015年-2017年的动力电池发展的最佳窗口期。我们确实是晚了,但我想也不一定是坏事,这个时候恰恰就是考验我们能否激活后发优势。
所以,我认为就读商学院是有必要的。我认为未来要打造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一定要有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可复制的先进管理方式或管理机制。比如我们要去海外建厂、在海外销售,如果内部管理不能和世界接轨的话,我们就无法真正完成全球化的布局。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